常用3D立體技術(shù)詳細說明及優(yōu)劣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10-09-12 作者:佚名

    最近經(jīng)常有網(wǎng)友說如何看立體,立體眼鏡如何看? 這里,我們力爭用最簡單的語言把立體技術(shù)說清楚:

      首先要搞懂什么是立體,立體對個體來說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可以促使你分辨物體之間的差距,也就是空間感,而立體視像簡單點說就是帶有空間感的圖片或者視頻,空間感的產(chǎn)生,是因為人的雙眼每一只眼睛看到的影像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看看下圖:紅色部分右眼看不到,藍色部分左眼看不到,如下這個美圖紅線內(nèi)的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

 


      以上只是一個例子,實際我們雙眼看到的影像是在每個像素上都有不同,這也是平轉(zhuǎn)立需要一定技術(shù)的原因。不同的影像通過肌體傳輸?shù)酱竽X,經(jīng)大腦計算分析即可形成,所以只有一只眼睛的人是永遠感覺不到立體的。因此,立體技術(shù)就是實現(xiàn)左右眼看到不同影像的技術(shù)。目前比較常用的有三種:

      1、分光技術(shù)

       通過光的特性和折射來實現(xiàn),常說的偏振觀看、觀屏鏡觀看都屬于用分光技術(shù)。

       偏振:利用光的特性,光是一種電磁波,是由與傳播方向垂直的電場和磁場交替轉(zhuǎn)換的振動形成的。自然光的震動方向是雜亂無章的,各個方向的都有,而偏振片都可以使通過它的自然光只沿著偏振片的偏振方向振動,兩個同步投影機分別將兩幅不同偏振態(tài)的圖像放映到銀幕上再用不同偏振態(tài)的鏡片分別過濾掉其中一幅圖像就可以實現(xiàn)立體原理。觀屏鏡觀看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以上三種為目前比較常用和實用的立體技術(shù),下面再簡單地談談如何應用:

最原始的技術(shù):對眼法

      這種方式就需要大家練連眼力了,俗稱“對眼”,不需要任何設備,主要用于看左右格式的圖片。匯聚你的視力,看中間那副圖片就是立體的(有點難度)。
 

2009-12-28 立體技術(shù)說明 009.jpg

      正在發(fā)展的技術(shù):裸眼顯示法

      簡單點就是把立體眼鏡做到屏幕上去(注意:投影目前是沒法實現(xiàn)的),采用的都是光柵技術(shù),其中有包含二種1、狹縫光柵:與兒時玩的變幻畫原理相同,把二幅不同的畫用技術(shù)手段顯示在光柵的二邊,分別投入左右眼即可;2柱鏡技術(shù):這個解釋起來有些復雜,個人認為未來不會成為主流就偷懶不介紹了。

    未來的技術(shù):全真立體

      看過(星球大戰(zhàn))電影的那種一按鍵人就顯現(xiàn)出來的通訊方式,基本會跟那個相同,目前有日本和以色列實現(xiàn)了簡單的圖像立體,也就能顯示些三角形、四方形的立體圖,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估計真要實現(xiàn)電影里的那種,怎么也要十年八年的吧。

最后給大家匯總一下:     

        這里再補充一點:由于產(chǎn)生立體的原因是由人體機能所導致的,因此立體影像一定是二幅或二幅以上畫面組成的

常用立體技術(shù)對比表
2009-12-28 立體技術(shù)說明 010.jpg

 

 

常用立體格式對比表(二幅畫面)
2009-12-28 立體技術(shù)說明 011.jpg

      3、分時技術(shù)

      利用人的雙眼感知特性來實現(xiàn),人的眼睛是光接受器,對多少幀數(shù)的光都很敏感,但視覺神經(jīng)存在暫留現(xiàn)象對于10幀以下的顯示畫面反映就看起來會拖,20幀以上就會比較連續(xù),60幀就不會有閃爍。在一種系統(tǒng)中,電視屏幕或投影交替顯示兩幅圖片,利用專用的 LCD(液晶) 眼鏡以很快的速度交替遮擋兩只眼睛的視線。

2009-12-28 立體技術(shù)說明 007.jpg  2009-12-28 立體技術(shù)說明 007.jpg


      2、分色技術(shù)

      通過不同顏色的過濾來實現(xiàn),下面這幅實際上是由二張不同的圖組成,分別做了紅藍渲染,當你帶上紅藍眼鏡時,紅色鏡片過濾掉渲染了紅色的圖片,藍色鏡片過濾掉渲染了藍色的圖片,即可實現(xiàn)雙眼看到不同影像。還有些紅黃、紅綠等等原理都是一樣的。


2009-12-28 立體技術(shù)說明 005.jpg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關(guān)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wǎng)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wǎng)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