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D電影 我們能不能自己動手拍出3D電影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10-09-11 作者:佚名

 

 

奇妙科技

 

 

 

3D讓觀眾更瘋狂(資料圖片)

  資深導演揭秘3D電影是怎樣拍攝出來的

  問世56年,3D電影為何今日才能大放異彩

  我們是否可以DIY這種3D電影

  電影一直被譽為夢工廠,人們把最美好的幻想賦予影像,大屏幕上投射出的是人類最本真的渴望和追求。而3D電影的出現(xiàn),讓美夢做得更真實,那些伸手可觸的樹木與白云,使觀眾更加沉醉其中。

  《冰河世紀3》、《飛屋環(huán)游記》、《樂火男孩》,這個暑期檔注定是3D影片揚眉吐氣的檔期。避開火熱的太陽,躲進影院喝杯冰水,跟著《飛屋》中的老人去瀑布度個假,聽聽《樂火男孩》們青春活力的歌聲,平淡的日子一定會找到更多的樂趣。而古老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也于今年新增了3D獎項。

  一個全新的3D電影時代宣告來臨,代表著戴上眼鏡的觀影時光將由電影的邊角料逐漸變成主流。在這個時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會深刻體會到身臨其境一般的觀影感受……

  閉上一只眼睛我們會看到什么

  《飛屋環(huán)游記》中有這樣經(jīng)典的一幕:上百只五顏六色的氣球拽著一整幢房子飛向了空中。飛屋在空中俯瞰大地。而坐在電影院的人們卻感覺這氣球和一整幢房子不是出現(xiàn)在銀幕上,而就在你的眼前,觸手可及的地方。沒錯,這就是3D電影的魅力,它帶給了人們一種身臨其境的視覺沖擊。

  孫宏達是一名長期從事3D動畫的導演,他告訴記者,“3D”中的“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開頭字母,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那么,為什么普通電影并不能給我們帶來震撼的3D立體感受呢?他給記者的解釋是:3D電影的立體感還得從我們心靈的“窗戶”——眼睛說起。

  孫宏達說,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靠的是兩只眼睛的差距。我們兩只眼睛相隔的距離大約是5~6厘米,兩只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比如,我們只睜開左眼,去抓前方的一根電線,那么有可能往右偏就抓空了,相反如果是睜開右眼,那么就是往左偏抓空了。當兩只眼都睜開時,這根電線在視網(wǎng)膜成像時,左右兩邊的印象就映合起來,能夠準確地辨析出電線的遠近距離,從而產(chǎn)生一種立體感。引起這種立體感覺的效應叫做“視覺位移”。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可以分辨出事物的高度、寬度、表面顏色和明暗程度,而且還可以判斷出物體離我們的遠近程度和物體之間的相隔距離。

  盡管從誕生至今,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越來越完美的立體電影技術,但其原理依然是建立在雙眼視覺的基礎之上的。而在普通電影中的畫面,不管它用了什么高科技拍攝技術,但都是用“一只眼睛”看世界,所以,立體感當然就差得遠。

 

   3D電影是怎樣拍攝出來的

  讓人身臨其境的3D電影,究竟是如何拍攝出來的呢?孫宏達告訴記者,原理很簡單,只要用兩臺攝像機模擬左右兩眼,一般的話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跟人眼差不多。

  你只要用兩臺攝像機模擬左右兩眼視線,分別拍攝兩條影片,然后將這兩條影片同時放映到銀幕上;放映時再采用必要的技術手段,使觀眾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圖像,右眼也只能看到右眼圖像。當兩幅圖像經(jīng)過電影觀眾的大腦疊合后,他們就對銀幕畫面產(chǎn)生了立體縱深感,然后,你就可以不斷地聽到他們的大呼小叫了。

  這看似很簡單的模擬,在實際操作中卻十分困難。在拍攝中,兩臺機器的一致度要求非常高,否則很難拍出很好的效果。

  在拍攝一組中國風的3D動畫中,孫宏達就遇到了“立體問題”,“我們需要一滴墨水滴在水里,產(chǎn)生波紋的場景,由于條件的限制,采用了土辦法來拍攝,用相同品牌、型號的機器,計算好公式后,進行拍攝。在后期的電腦制作上,我們發(fā)現(xiàn)兩臺機器拍出來的色差很厲害,出來的立體效果不是很好!

  孫宏達介紹,“根據(jù)拍攝距離的遠近,有一個公式來算出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應該擺放得多遠。但是光靠公式也不行,主要還是要靠經(jīng)驗。有時候兩個攝像機可能會垂直著或是斜著放,然后再用一面鏡子,才可以完成拍攝!

  放映立體電影時,會有兩臺放映機同時運轉,并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一起,而觀眾觀看時必須戴上特制的3D眼鏡。這些畫面經(jīng)過大腦綜合后,就產(chǎn)生了這樣一種無法言傳的奇妙之感。

  兒時立體電影的記憶

  其實,立體電影并不是個新鮮玩意兒,早在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當時為了把觀眾從電視前奪回來,好萊塢推出了一種能帶給觀眾全新感受的立體電影。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時,會發(fā)現(xiàn)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后面。從而把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在早期的立體電影中,人們嘗試了很多種方法來對攝影和放映的左右眼畫面進行分像,紅綠或紅藍眼鏡法、偏振光法是最普遍的兩種。

  孫宏達告訴記者,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人就感受過立體電影的新奇。那個時候入場時,觀眾必須領一副一邊鏡片是紅色、一邊鏡片是綠色的眼鏡。為什么要戴這種奇怪的眼鏡?道理很簡單,如果分別用紅筆和綠筆在一張白紙上寫字,透過紅色鏡片后,白紙也變成了紅色,眼睛就看不到紅色筆寫下的字,但是可以看到綠筆寫下的字;同理,當我們透過綠色鏡片看這張白紙當然就看不到綠字,只能看到紅筆的字跡。這樣,通過這副紅綠眼鏡的過濾處理,兩只眼睛各自就看到了不一樣的畫面,最終兩幅畫面的疊加就形成了立體視覺。

  孫宏達告訴記者,紅綠濾色透鏡的缺點是觀眾兩眼色覺不平衡,容易疲勞;優(yōu)點是不需要改變放映設備,初期的立體電影常用這種方法。當時的電影制作技術沒有現(xiàn)在高明,眼鏡也有些簡陋,由于眼鏡并不能完全濾掉紅光和綠光,所以人們看到的電影大多數(shù)都是紅綠相交。盡管如此,電影中跳出來觸手可摸的大怪物還是令人津津樂道。

 

   什么原因一度讓3D電影舉步維艱

  從首部立體電影的問世,如今3D電影已經(jīng)走過了56年的時光,然而它一直不是電影的主流,直到今年才有揚眉吐氣之勢。立體電影已經(jīng)存在這么多年了,此前為什么一直沒能推廣開來呢?

  孫宏達分析,3D電影的發(fā)展和電腦數(shù)字化發(fā)展密切相關,對設備的要求很高,很多時候需要用電腦合成軟件來實現(xiàn)立體的效果。3D立體電影的市場探索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jīng)開始,當時主要是以恐怖片為主,比如《13號星期五》(1982)、《鬼哭神嚎3》(1983)、《大白鯊3D》(1983),觀眾似乎更樂于接受立體感增強的恐怖氛圍,這種純粹以官能刺激為噱頭的3D電影不久即為市場所淡忘,電影人不再熱衷于技術舉步維艱的3D立體電影,所以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立體真人電影未曾有過任何大制作的出現(xiàn)。進入21世紀,電腦技術已經(jīng)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3D立體電影因為有了技術上的完善,所以重新在市場上冒頭,2003年的《非常小特務3》就是以3D版問世的,導演用3D技術讓這部兒童電影有了驚為天人的逼真效果,從而迅速在北美市場上搶到1.11億美元的票房。

  除此之外,孫宏達還說,數(shù)字影廳也十分重要。1984年,皮克斯嘗試推出第一部3D動畫短片《蜜蜂驚魂》時,甚至找不到可以放映的影院。而在中國,2008年9月,3D電影《地心歷險記》引進的時候,由于放映該片需要配備一套數(shù)十萬元的3D放映設備,以及超過700元∕副的液晶材質3D眼鏡若干,全國僅有86個廳具備放映條件。

  3D眼鏡高昂的造價讓影院與觀眾都背負著壓力。觀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還必須小心翼翼地注意著眼鏡的安危。要知道,損壞了可要照價賠償。

  大劇幕是3D電影的撒手锏

  我們買張3D電影的碟片,再買副眼鏡,是不是就可以在家中欣賞3D電影了?

  許多電影人在看了《冰河世紀3》、《飛屋環(huán)游記》后,第一感覺就是立體效果不那么震撼,原因就在于電影院的標準屏幕不夠大。孫宏達告訴記者,英國IMAX劇幕有7層樓寬、5層樓高,專門用來放3D電影,巨大劇幕下,立體感和壓迫感就全部出來了。這種無可比擬的真實感會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是3D立體電影的最強撒手锏。這種電影只能在電影院中才能體會到它的妙處,無論是下載,還是高清電視,都不能反映出立體電影萬分之一的精彩。

  除了大劇幕外,孫宏達告訴記者,在3D電影中,會運用大量使用運動穿梭的鏡頭,比如“沖鏡”,一只燕子從天空中沖出來,感覺直接拍在你的臉上一樣。

  3D電影讓你離影片里的東西更近,那么是不是所有電影都可以改拍成3D的形式呢?孫宏達說,將來所有的電影都被3D化是不可能的,3D電影的題材也有著自己的特點。

  在孫宏達看過的3D電影中,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2006年華納出品的《別惹螞蟻》,這部電影給這位資深3D動畫導演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坝捌倪x材非常有優(yōu)勢,以螞蟻的眼光看世界,將微縮的世界無限放大。最經(jīng)典的鏡頭就是人類小孩盧卡斯變成螞蟻后帶著他的螞蟻朋友回自己的家,當穿越客廳的地毯時,在螞蟻的眼睛里,整個地毯就像一個原始森林,每一根纖維都是一棵參天大樹……這才是3D的優(yōu)勢。而《飛屋環(huán)游記》的短處就是影片中的物體都是按照正常的比例大小。這樣的立體效果顯得很尷尬!睂O宏達告訴記者,當年《別惹螞蟻》放映時,票價是70塊錢一張,他連續(xù)看了三場,就是舍不得離開影院。

 

   未來可以不戴眼鏡看3D電影

  刺激的場面,身臨其境的感覺,觀眾在大呼過癮之余,往往也會在電影散場之后感到頭暈。這到底是為什么?

  孫宏達說,“罪魁禍首”是3D畫面視角切換頻繁,這使人眼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這一訊息,但大腦卻沒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于是頭腦就會發(fā)生“知覺錯誤”矛盾,加上耳前庭器的平衡感被打亂,人就可能出現(xiàn)頭暈、惡心等不適。不過專家也指出,現(xiàn)在的數(shù)字3D電影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這種頭暈并不會損害人體健康,事后經(jīng)過短暫的休息就能恢復。建議觀看一定時間后取下眼鏡休息一下再繼續(xù)觀看。

  科技不斷在發(fā)展,以后我們能不能不戴那種眼鏡就可以欣賞3D電影?孫宏達告訴記者,目前有一種立體顯示器,可以不用戴眼鏡就能看到立體效果。原理和拍攝立體電影一樣,唯一麻煩的地方就是為了使得人們從不同角度看到顯示器的立體效果,在預設的系統(tǒng)里不是放上兩套圖片,而是需要9套圖片。

  孫宏達說,目前這種立體顯示器的造價非常高,在技術上也不是十分成熟,不過隨著電腦技術的日新月異,在不久的將來,立體顯示器就會像是現(xiàn)在的液晶顯示屏一樣,飛入尋常百姓家,人們坐在家里,不用戴眼鏡就能享受到3D電影。

  我們可以自己拍攝3D電影嗎

  在觀看了《地心歷險記》、《飛屋環(huán)球記》等3D電影后,人們不禁感嘆3D世界的奇妙,同時也意猶未盡,手癢癢想自己拍一部3D的DV。前不久,日本富士膠卷公司發(fā)售了一種可拍攝3D照片和錄像的數(shù)碼相機。作為全球首款3D數(shù)碼相機,它能夠拍攝3D靜態(tài)照片和3D電影,并且在相機的液晶屏上就可以直接欣賞到所拍攝的3D影片和照片。

  這款相機擁有兩個富士瓏鏡頭和兩個CCD傳感器。相機本體上的兩個鏡頭可以從差別很小的兩個角度同時拍攝兩個畫面,通過新開發(fā)的畫像處理技術將兩個畫面合成后即可產(chǎn)生3D效果。用戶不用戴特殊的眼鏡,在相機背面2.8英寸的液晶顯示屏上就能看到立體的照片和錄像。除了相機自帶的顯示屏外,用戶還可通過零售的專用數(shù)碼相冊觀看拍攝的3D照片和錄像。此外,富士膠卷還提供3D照片沖洗業(yè)務,使用特有鍍膜技術控制光線傳播方向,實現(xiàn)裸眼3D效果。

  對于未來,自己在家DIY拍攝3D電影,孫宏達也顯得很有信心,他說,首款3D照片和錄像的數(shù)碼相機問世后,3D的概念將全面提速,新的事物大家都會更風,很快3D數(shù)碼相機會普及到大眾人群中去。(安瑩)

 標簽:3D制作 技術介紹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wǎng)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wǎng)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wǎng)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