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多年前三星的一款T108把手機屏幕從黑白帶進彩色一樣,一部《阿凡達》也讓3D影像吸引了史無前例的關注,很多人是靠這部電影完成了自己的3D“啟蒙”———原來3D可以這樣看。如今,《阿凡達》已經成為過去式,3D熱潮也在逐漸從電視領域退去,而相對來說,3D相機這種目前最為“平價”的3D設備就承擔了普及3D的任務。在西方國家的新年購物季中,3D功能也成為了富士、松下、索尼等眾多品牌的賣點。
從“概念”到“市場”
其實,上世紀中期美國就曾推出過膠片3D相機,此后3D相機也陸陸續(xù)續(xù)出現過幾次。但是由于膠片時代的高成本和技術局限性,3D始終未能在影像界掀起大的波瀾。進入數碼時代之后,攝影的成本大幅降低,相機的普及率也逐年增高。2008年,富士發(fā)布了包括3D數碼相機、3D數碼相框和3D沖印系統在內的3D數碼影像系統。不到一年后,富士正式發(fā)布了已經量產的3D數碼影像系統,其中富士W1 3D相機成為數碼影像界首款量產的民用3D數碼相機。但是由于當時3D市場還沒有“阿凡達”的推波助瀾,富士的這款相機頗有些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其市場一直不溫不火。直到去年,借助3D大潮的興起,已經事實存在了一年多的3D相機才真正進入多數消費者視線。
借助3D大潮,索尼、松下、三星、奧林巴斯都先后進入3D相機領域,不過這幾個廠商并沒有都像富士那樣去推出雙鏡頭的真正3D相機,而是在自己的新產品中,加入了全景掃描式的3D功能,比如索尼的新款單電相機就可以通過連續(xù)拍攝幾張圖片,然后用相機處理器將圖片迭加,進而形成3D效果。松下則推出了雙鏡頭的3D鏡頭,可以用在自家單電相機上,借助升級后的處理系統,實現3D功能。經歷了漫長的概念期之后,3D相機已經變成了我們觸手可及的產品,價格也變得更加平易近人。
3D相機還是一碗“夾生飯”?
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與電視領域鋪天蓋地的3D產品不同,3D相機似乎少了點“主流”的聲音。佳能、尼康這兩個占據相機市場絕對份額的廠商,似乎都對3D相機缺少熱情。佳能公司相機事業(yè)部部長新堀謙一這樣評價現在的3D相機市場:3D技術在目前的電視等輸出端領域非常熱門,但是從目前市場的情況來看,佳能認為3D真正在消費品的市場作為一個輸入端的設備,被消費者所接受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消費者對3D的接受過程可能是這樣的:首先是在數字影院里面看3D電影,出現相關的3D內容產品,然后形成一種通過3D電視來看電視的這種文化或者習慣,在此基礎上才會進一步發(fā)展到相機,而真正到最后一步可能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暫且不管3D相機是不是一碗“夾生飯”,但是新堀謙一的話的確有幾分道理。3D電視、3D顯示器等顯示設備領域都有一個特點:產品價格高昂。人們就算買得起幾千元的3D相機,也未必會為了觀看自己拍攝的3D圖像而再去花上一萬多買臺3D電視,或是購買3D顯示器和眼鏡等搭建一個PC上的3D平臺。
3D發(fā)展決定3D相機前途
在3D大潮剛剛開始的時候,索尼、夏普、三星等電視廠商不約而同地認為,現在主流的主動式快門3D眼鏡將來必將被裸眼3D所取代,同樣只有當裸眼3D技術達到一定層面之后,3D的普及也才能真正開始。對于像3D數碼相機、3D數碼攝像機這樣的圖像采集設備來說,必須仰仗3D顯示領域的發(fā)展才能進一步的普及開來。只有下游產品的普及到一定階段,3D數碼相機才能真正發(fā)力。從這個角度來看,裸眼3D的發(fā)展進程將直接決定3D相機的發(fā)展。
盡管有著眾多的制約條件,但是就像電視顯示必將從2D向3D進化一樣,相機也會遵循這個定律去發(fā)展。目前,裸眼3D屏幕已經開始準備在手機、游戲機等小屏幕終端上出現,比如夏普已經準備在國內銷售搭載了裸眼3D液晶屏幕的智能手機;任天堂的3DS游戲機除了裝備有裸眼3D屏幕之外,也像富士的3D相機一樣,設置了兩枚攝像頭,用以拍攝3D影像;東芝也推出了裸眼3D屏幕,計劃將其應用在平板電腦上。
其實,對于整個3D產業(yè)來說,3D相機既是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又是需要其他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帶動的一個鏈條。因為其畢竟是目前最親民的3D實現方式,但是其進一步的發(fā)展又要依賴3D顯示、制作環(huán)節(jié)的技術進步。盡管當前剛剛發(fā)展起來的3D數碼相機還面臨著諸多的障礙,但是3D數碼相機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并且將繼續(xù)高速發(fā)展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