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聞賓得會發(fā)布一款微單時,我們都在猜測它是否會推出一款APS-C畫幅微單,由此利用上自己得天獨厚的餅干鏡頭。然而事與愿違,當賓得微單Q到來時,我們發(fā)現(xiàn)它僅采用了1/2.3英寸的CMOS傳感器。不過Q漂亮的外觀設計倒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它的體積,如果用人來形容的話,絕對是微單中的嬰兒。
面對與期待中的不一致,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賓得Q存在的意義——他將面對怎樣的用戶群?還會有人對它感興趣嗎?這些疑問隨著賓得Q上市后一段時間銷售情況似乎得到了解答——大多數(shù)用戶都是奔著它的外觀和體積最小的微單的特點而去,而這些用戶中不乏女性。
顯然,對賓得Q感興趣的用戶不在少數(shù),但我們相信選擇它的用戶并不是看上了它的畫質(zhì)——沒有人會期待一款采用1/2.3英寸傳感器的相機能在畫質(zhì)上有多優(yōu)秀的表現(xiàn)。選擇賓得Q的用戶無非看上了三點:外觀、便攜性、可更換鏡頭。這就是賓得Q存在的價值。
注:評測樣機由北京友聯(lián)數(shù)碼友情提供(北京友聯(lián)數(shù)碼www.dvdc100.com中關(guān)村E世界大廈C座10層C1062室010-82675803/82672760/82484346)
在我看來,賓得Q最大賣點之一就是外觀。Q不僅小巧,復古的設計得也非常漂亮,金屬機身和防滑塑膠包裹的手柄讓Q拿在手中也有不錯的手感。套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賓得Q很有文藝范兒。
賓得Q究竟有多大?下面一組對比圖可以讓我們有更清晰的概念: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用來形容賓得Q再合適不過了。雖然Q體積小到令人驚訝,但作為一款微單,Q的專業(yè)操控性完全不遜于單反。我們甚至可以給它裝上外接閃光燈,而它的熱靴卡口與賓得單反等是完全兼容的。(本頁圖片來自《迄今為止最小微單 賓得Q精美開箱圖賞》)
機身正面:鏡頭右側(cè)為濾鏡快捷撥輪,內(nèi)置閃光燈位于右上側(cè),有意思的是這個閃光燈彈出后的外觀——見下圖
彈出后的閃光燈相當酷,讓我想起《變形金剛》里的小機器人,當然,彈得這么高是為了不讓鏡頭擋住閃光燈發(fā)出的光
與賓得單反完全兼容的閃光燈熱靴卡口讓Q也能輕松使用副廠外接閃光燈,并且支持閃光燈同步
賓得Q的功能非常豐富,但體現(xiàn)在菜單上就顯得有些復雜——功能太多讓剛上手的用戶選擇起來有些麻煩。不過,熟悉之后使用起來會非常方便。
通過INFO或MENU菜單都可進入數(shù)碼濾光鏡模式選擇菜單,這里共有11種濾光鏡模式——就是我們常說的濾鏡模式
前面提到賓得Q菜單里具有11種數(shù)碼濾光鏡模式,加上濾鏡快捷撥輪上的4種濾光鏡模式,一共有15種濾光鏡模式可選。單獨把濾光鏡模式設置一個快捷鍵,可見賓得對這些模式的重視,也間接告訴我們Q的定位——喜歡外觀小巧精致的新鮮事物,但并不專業(yè)的初級用戶。
以下是4種集成在濾鏡快捷撥輪上的濾光鏡模式(可點擊查看原圖):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Q的缺失?梢钥吹缴厦4種濾光鏡模式我并未表明具體效果——因為我也不知道,Q根本沒標明這4種濾光鏡效果的名稱,讓我頗感意外。
更多濾光鏡模式:
下面是從菜單里的11種濾光鏡模式中選出的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濾光鏡模式拍攝的樣片,可點擊查看原圖:
濾光鏡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濾鏡模式,索尼叫做照片效果。是一種相機內(nèi)置的機內(nèi)PS效果,免除后期處理的煩惱,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ND濾光鏡就是密度鏡,可以均勻減少鏡頭進光量而不改變景物原本顏色和反差。一般用于室外強光下實現(xiàn)大光圈淺景深的拍攝,還可用于白天拍攝拖影效果。ND濾光鏡的加入,對于本身最高快門速度只有1/2000s的Q帶來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可以在室外強光環(huán)境下拍攝大光圈淺景深效果而不至于過曝。
下面是一組使用ND濾光鏡在白天拍攝的拖影效果,也算是ND濾光鏡的一個妙用:
開啟ND濾光鏡之后:
開啟ND濾光鏡之后,即使在光線較強的時候(比如白天)也能降低快門速度從而拍出如行云流水般的拖影效果。當然,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在強光下使用大光圈拍攝而不至于過曝。
由于光的衍射,當光圈縮小到一定程度之后畫質(zhì)會出現(xiàn)下降。經(jīng)過前輩們的測試總結(jié),大致歸納出如下結(jié)論:4/3畫幅相機的最佳光圈大致在F8,APS-C畫幅相機的最佳光圈大致在F11,全畫幅相機的最佳光圈大致在F13。那么采用1/2.3 英寸CMOS圖像傳感器的賓得Q的最佳光圈是多少呢(Q的光圈范圍是F1.9-F8.0)?
下面這兩張照片分別使用F4.0和F8.0拍攝,我們通過100%截圖對比看看兩檔光圈下的成像差距:
顯然F4.0時Q的畫質(zhì)更好。接下來我們看看各檔光圈下Q的成像表現(xiàn),找出它的最佳光圈,以便使用它拍照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
左為使用F1.9光圈拍攝的原片(點擊可看大圖),右為原片硬幣部分100%截圖(以下同)
從100%截圖對比我們很容易看出Q畫質(zhì)最好的光圈范圍在F3.5-F5.0之間,在F4.0達到最佳,F(xiàn)在我們知道使用Q拍照時該設置為多大的光圈了——顯然不是我們條件反射般愛使用的F8.0,也不是F5.6。
賓得Q采用1275萬像素1/2.3英寸的CMOS圖像傳感器,感光度范圍是ISO 125-6400。Q不能自定義色溫,但支持手動設置白平衡。
● 感光度測試
各檔感光度100%截圖對比:
結(jié)論:在ISO 125-400,Q的表現(xiàn)都非常不錯,噪點控制優(yōu)秀,色彩還原準確,成像銳度也未出現(xiàn)可識別的下降。但從ISO 800開始,銳度略微開始下降,ISO 800以后開始出現(xiàn)很明顯的噪點。建議把ISO 125-400設為Q的常用感光度,ISO 800作為備選,ISO 1600-6400非特殊情況不建議使用。
● 白平衡測試
接下來測試賓得Q的自動白平衡和手動白平衡在恒溫光源環(huán)境下的成像對比,看看它的自動白平衡精準度如何。
自動白平衡和手動白平衡100%截圖對比:
結(jié)論:Q的自動白平衡非常準確,和手動白平衡幾乎看不出區(qū)別,值得信賴。
樣片未經(jīng)任何處理,點擊可看大圖,保留原始EXIF信息。
從測試中我們總結(jié)出賓得Q的如下特點:
賓得Q的優(yōu)點:
·外觀漂亮,體積小巧,可更換鏡頭
·功能豐富——15種數(shù)碼濾光鏡、21種場景模式、ND濾光鏡
·擴展性優(yōu)于DC,操控性媲美單反
·可拍攝1920×1080 30fps的全高清視頻
賓得Q的缺點:
·作為一款微單,Q的傳感器尺寸顯然有些。〒Q來了袖珍的體積)
·最高快門速度僅1/2000s(ND濾光鏡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缺陷)
正如本文開篇所說,選擇Q的用戶通常是被它“漂亮的外觀、袖珍的體積和可更換鏡頭”所打動,但這樣的用戶大多數(shù)不是專業(yè)用戶,甚至半專業(yè)都不算,他們通常不會愿意花太多的錢來購買一款相機。然而賓得Q的定價約4600元(本文評測所用的8.5mm f/1.9套機),這個價格顯然并不便宜,在Q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尼康J1跌破4000元的情況下,Q的形式更不容樂觀。由此可見,如果Q不具備更有競爭力的價格,那注定只能是一款小眾的個性微單,如果賓得本意如此,那么它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