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說,如果OLED成熟,他也會引入OLED技術。而海信是國內激光電視最核心的推動者。TCL已經在武漢規(guī)劃并建設6代OLED面板線——雖然其市場目標是中小尺寸屏幕,例如手機或者PC,但是百億級別的投入,足以說明其對OLED的重視。三星雖然暫時終止了OLED大尺寸面板線的建設,但是卻不等于其放棄該技術:三星的目標依然是RGB OLED,即OLED電視的更高級技術形態(tài),他期望一步到位的技術突破,更何況三星手機OLED產品是全球霸主,三星是OLED中小尺寸產品技術進步的最大受益者!
事實上,找到一個堅決反對OLED的企業(yè),就如同找到一個堅決反對液晶技術的企業(yè)一樣困難。平板顯示技術早期,液晶和等離子技術那種站隊效應并沒有出現——即便是平板早期,液晶和等離子技術存在站隊選擇的時候,三星、LG等也選擇了兩邊下注:這是二者目前能成為全球顯示技術第一和第二位次的“帶頭大哥”的基礎。
在液晶陣營、激光電視陣營不放棄OLED技術的同時,市場倒是涌現了一些專注OLED產品的等企業(yè)。如日本的JOLED、我國的維信諾、和輝光電。而在支持OLED技術的企業(yè)中,投資投入占據前三的分別是液晶全球第一的三星、液晶全球第二的LG、液晶全球第四的京東方。
通過以上這種陣營格局分析,可以看出OLED作為主流彩電技術的前進方向是確定無疑的。對于上下游企業(yè)看來,OLED是繼承并發(fā)展了液晶顯示技術,而非另起爐灶的純競爭者。
就今天的市場而言,OLED的滲透率主要受到產能的制約:1.智能手表上OLED,尤其是柔性產品的特色,包括節(jié)能和對比度方面的應用體驗是無法撼動的,已經占據絕對市場份額優(yōu)勢;2.手機和平板電腦方面,最大的產能屬于三星,而三星自己消耗了大量的OLED面板,使得市場中OLED面板始終處于供給不足的狀態(tài),這決定了這一市場必然向OLED從附屬向主導加速前進。3.大中尺寸OLED面板方面,目前6代線(手機、平板電腦、PC)都處于建設階段或者規(guī)劃階段,沒有量產產能;8.5代線彩電用產品方面,真正商業(yè)化的線只有的LG的E4線。所以,OLED的市場需求實際是出于“饑渴狀態(tài)”,人們看到的市場產品不多,主要是由于供給不足造成的。
這種供給不足的現象,導致的另一個結果是:每款OLED電視的推出都是行業(yè)性大事件,都會引發(fā)媒體的關注、消費者的關注、引發(fā)很多的討論和交流。而消費市場OLED電視的價格比較高,也不僅僅因為成本問題,也與“物以稀為貴”有關系——廠商供給能力有限,不愁賣不掉,價格自然不會走低過快。
綜上所述,OLED與液晶、激光電視的“未來選擇題”,本身就已經不成立。作為彩電市場的最主要部分(不是激光電視瞄準的那5%高端大尺寸需求的人群),OLED和液晶的產業(yè)承襲關系,決定了OLED所代表的自發(fā)光半導體驅動平板顯示產品作為彩電產業(yè)的未來是“沒有選擇”余地的。
今年國慶市場來看,創(chuàng)維成為OLED電視最大的受益者,憑借著OLED電視成為唯一銷售增長的品牌。創(chuàng)維彩電總裁劉棠枝表示,2015年中國大陸OLED電視市場零售量預計達到10萬臺,市場滲透率約為0.2%。今年,OLED電視的市場占有率水平大致相當于我國液晶電視03-04年的發(fā)展階段,而就在7年之后液晶實現了對CRT產品的徹底替代。相對于液晶替代CRT,業(yè)內認為OLED完全替代液晶恐將更快一些,至少肯定不用等7年那么久。